砍樹種電與廢核一樣愚蠢
一、太陽能的特性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它以光輻射形式每秒鐘向太空發射約3.8×1020MW能量,有22億分之一投射到地球,地球一年從太陽獲得的能量達1.8×1018KWH,這是一個極巨大的能源。從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非常龐大,是人類賴以維生的主要能源。太陽能傳送到地球大氣層以後,一部分被大氣層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太空中,另外一部分則會被地表接收,照射在地球的能量可以達到每平方公尺地面約有 180 瓦特。太陽電池是一種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元件,大量的太陽電池組合可建成光伏電站。太陽能發電的優點,如安全可靠、無噪音、無污染、不受地域限制、無需消耗燃料、無机械轉動部件、故障率低、維護方便、可以無看守、規模大小隨意故可以方便地與建築物結合,這些優點都是其它發電方式所不及的。基本上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源來自太陽光,而太陽輻射的光譜主要是以可見光為中心,波長從 0.3 微米的紫外光到數微米的紅外光是主要的分佈範圍。如果換算成光子的能量,則大約在 0.3 到 4 電子伏特之間,因此能隙大小在這個範圍內的材料,像矽材,會具有比較好的光電轉換效率。一般來說,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使用年限也比較長,比較適合於發電廠或交通照明號誌等場所的使用。至於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因為它的多晶特性,在切割和再加工的手續上,比單晶和非晶矽更困難,效率方面也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低。不過,簡單的製程和低廉的成本是它的最重要特色。太陽能之缺點是能量密度很低需有大面積土地才能收集到足夠功率的熱能,但是對於台灣這種面積狹小的國家,土地很難取得。太陽能受氣候、晝夜的影響很大,發電並不穩定,因此必須有貯存裝置,使造價增加,大量太陽能收集板也造成景觀污染。
二、台灣發展太陽能的問題
電業法修法已通過且施行,政府也將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20%的目標入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軒甫表示,政策缺乏整合、沒有足夠的場地、饋線不足、欠缺資金是太陽光電系統商普遍遭遇的四大困境。饋線問題台電以協助很大,用地問題,郭軒甫直言,不是把鹽灘地、地層下陷區盤點出來就沒事了;只要涉及跨部會的問題,政府整合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有效溝通,大家還是本位主義想問題。為實現「陽光屋頂百萬座」,政府希望增設屋頂型太陽能板,但檢查這些屋頂架太陽能板是否符合建築安全、消防法規的權責是內政部營建署,之前有地方政府盼權責下放,但中央不敢貿然授權,有些地方政府避之唯恐不及,政府部門間缺乏統合力量。資金也是致命傷,政府訂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躍進的目標後,太陽光電推動有四難題(1)政策缺乏整合:缺乏跨部會「有效」溝通,大家各做各的,本位主義想問題。(2)資金:除外資金融機構、少數國內民營行庫積極參與,公營行庫參與不夠積極。(3).場地:適當地面型需要大面積土地,屋頂型涉及建築法規,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是否可將權責下放地方存疑。
三、農地濕地甚至砍樹種電將萬劫不復
政府為因應溫室氣體減量與非核家園承諾,訂下2025年的能源政策目標,其中綠色(再生)能源發電比率需達百分之二十。配合此一目標,行政院農委會乃於2013年修正農地設施容許之使用辦法;為達此目標,如今更由農地擴展至沿岸的濕地,都可能是太陽能板的設置地點。農業必將受到影響,看似無價值的濕地其實是生態的必要成員,農委會修正農業設施使用,使得不少農地租給太陽能業者以賺取較高收益,台灣中南部因日照條件良好及適宜發展太陽能等條件,太陽能板已大量出現於台灣中南部農地。此一結果,使得原本已高居世界第一的台灣農地價格,更是一飛沖天。此舉對台灣農業影響所及是,台灣的糧食安全如何確保?濕地在政府諸多部門多視為無經濟價值的廢地,短視的部會才會視濕地為廢地,濕地可立即創造的經濟價值就是觀光產業及生態保護,黑面琵鷺聚集代表濕地的功能,同時濕地也有淨化水質及防洪功能。
聯合報報導屏東縣萬巒鄉沿山公路兩側的台糖農地種植了大片樹林,台糖計畫在屏東縣萬巒鄉利用200公頃平原林推動「農電共生」,砍樹種電無異殺雞取卵是大白癡政策,可嘆的是廢核造成缺電,政府不能理解面積狹小的台灣是無法像大面積甚至有沙漠的國家一樣適宜發展太陽能發電,所以說砍樹種電與廢核一樣愚蠢。